让五爱精神永放光芒——深切怀念钱宝钧教授 |
发布人:侯恺 发布时间:2019-04-19 浏览次数:1422 |
让五爱精神永放光芒——深切怀念钱宝钧教授 钱宝钧教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先后毕业留校后,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受益匪浅。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深深的怀念他。 钱宝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化纤工业的开拓者,我国化学纤维学科的创建人之一。从1951年华东纺织工学院成立起,即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他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呕心沥血,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为我国第一所多科性纺织大学的创建、发展、并成为我国的重点大学之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今日在我们深切缅怀钱宝钧教授时,特别引起我们回忆他创造性为发展我国化学纤维的教育和科研等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化纤专业。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化纤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钱宝钧教授早在1950年全国化工会议上就提出了迅速发展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主张。因为,要解决我国亿万人民的穿衣问题,需要解决纺织原料。可是,在解放初期,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纤维的棉、毛、麻、丝,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出路何在?路在何方?当务之急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他也意识到,要发展化纤工业,必须教育领先。为此,他与化纤专家方柏容教授联名上书纺织工业部领导,建议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创办第一个化纤专业,并获得纺织工业部领导的批准。1954年开始招生,1958年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化纤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嗣后,在钱宝钧和方柏容两位教授积极领导和推动下,我校化学纤维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于1985年在化纤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化学纤维系,又于1994年根据化学纤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0年来学院共培养化纤工业人材5500余名。而钱宝钧亲自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这一大批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生产企业,成为这些单位的骨干力量。 创办化纤专业,是我们学校最具有前瞻性的伟大创举。创办这一专业贡献最大的应是钱宝钧、方柏容两位教授。他们是“爱校荣校、敬业奉献”的典范。我校化纤专业从创办、发展到今天,经过半个世纪师生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全国高分子纤维材料学科重要基地之一。该学科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2000年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学科。也是全国第一批被批准招收研究生、设立博士点专业之一。1992年建立我校第一个国家级纤维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又是全校承担重点科研项目最多和获科研成果奖励最多的专业。在取得这些重大成果之时,我们深深体会到,钱宝钧教授为发展我国化纤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奉献精神,是我国化纤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钱宝钧教授多次讲过,开展科研,是培养教师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水平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这样才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宣传高校开展科研的重要性。由于建校初期,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是稳定教学秩序。学校教学工作初步走上轨道以后,他不失时机地发动和领导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从1954年就开始有计划地开展科学研究,从青年教师中开展做读书报告,到逐步创造实验室条件,开展试验性项目。钱宝钧教授并在校刊上亲自撰文《怎样为我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准备条件》,呼吁“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要给以应有的重视,并须在人力物力方面准备条件。”不久,在原纺织工业部支持下,我校第一个专业研究机构――化学纤维研究室成立了。钱宝钧教授亲自兼任主任。并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化学纤维原料的研究工作。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缺乏,不能以国外用木材为原料来生产粘胶纤维。而钱宝钧教授首先提出以棉短绒为原料,并亲自参加研制粘胶纤维原料棉绒浆,在自制极其简陋设备上(五合机)研制成粘胶纤维,并在我国各化纤工厂中得到全面推广。成为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不仅如此,为配合当时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1962年利用棉短绒浆粕,研制成超强力粘胶帘子线,为我国自行建造第一个粘胶帘子线厂提供了技术依据。 在钱宝钧教授领导下,由原来化学纤维研究室为基础,于1978年发展为化纤纤维研究所。不仅以研究所的实验室为基地,选择化纤纤维学科前沿性课题研究,组织人力,积极开展聚会反应工程动力学、纤维成形机理和纤维结构性能等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此同时,又密切关注着化纤工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如化纤工艺及设备现代技术研究、差别化纤维产品研究、各种超高强耐高温纤维的研究等,都列入了化纤专业及化纤研究所的重大课题,进行攻关研究。据初步统计,历年来他们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达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申请专利137项、授权专利50余项。这些累累成果,其中就有钱宝钧教授不辞辛劳、亲临第一线、带领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一起完成的。有很多研究成果已在化纤工业领域内产生经济效益。钱宝钧教授这种爱祖国、爱科学、积极奉献的思想,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自1951年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建校以后,钱宝钧教授一直担任着学校繁重的领导工作的同时,从不放松亲临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每一学期都承担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化纤工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带领本科生去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即现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去辽宁省丹东化纤厂指导专业生产实习。作为一名校级领导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极不容易的。他一直认为,承担教学任务、带领学生下工厂实习,实际也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不学习就会退步,就不能胜任学生的教学任务。 钱宝钧教授在科研工作上的榜样就更为突出。深为我们感动的仅举下列几例,就足以证明他“壮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文革期间,他虽受到不公证的待遇,剥夺了他进行科研工作的权利,但当他重新回到他心爱的实验室时,他不计怨恨,坚定信念,振作精神,立即恢复他思考已久的为了进行纤维结构性能的研究需要,首创试制纤维热机械分析仪。他顶着很大的压力,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动手,与机械师傅一起,把一个个零部件制造出来,遇到电气自动化装置上的难题,把自己小儿子叫到实验室来,一起装配,反复试验。没有经费,就自己花钱购买原材料。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断改进不断攀登,终于在1976年第一型纤维热机械分析仪研制成功。此时,他已是七十高龄步入古稀之年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他“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五爱精神的生动体现。现今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已在研究纤维内在结构性能上是一个重要检测仪器。所得到测试数据,在撰写论文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钱宝钧教授是一棵不老松,思维永葆着青春活力。当他步入八十高龄之时,他又向着研究纤维结构性能另一高峰迈进了。他进行纤维大分子缠结理论研究,是国际领先的科研项目。对高分子的缠结理论提出了新的论据,使纤维缠结理论更加完善和丰富。并带领其学生在自制的仪器设备上得到验证。因而,他和他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后,引起国外学者强烈反响,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对制备高质量纤维、改进工艺生产过程具有实用价值。这一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了钱宝钧教授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见解来不断发展纤维科学的最新成就。这是什么精神呢!这是科学家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这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当我们回忆起钱宝钧教授为了发展化纤教学和科学技术事业,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学校设立“五爱奖学金”,能真正领悟到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去实现自己伟大的志向,同时也教导着后辈们要以“五爱精神”为实现我们伟大祖国不断向繁荣富强的寓意,让五爱精神永放光芒,光照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