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看一场校园戏剧,或比上一年思政课都管用 |
发布人:侯恺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438 |
来源:中青在线 上海理工大学大师剧《刘湛恩》剧照 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中青在线上海6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 如何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理工科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入脑入心?上一堂风趣幽默的政治课,亦或是让大学生们走进红色景区感受历史?上海给出的答案是——看一场由大学生和教师自导自演的“大师剧”。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上海戏剧学院指导下完成的《清贫的牡丹——王振义》,东华大学的《钱宝钧》,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潘序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上海理工大学《刘湛恩》。这些由学生们出演的专业戏剧,如今在上海的高校蔚然成风、引发热议,深受师生喜爱,在润物细无声中唱响主旋律、激扬正能量。 2014年以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以文教结合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上海高校“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扶持计划,精心选取各高校的创校老校长、学术大师、育人楷模等名家大师的人生经历,作为“大师剧”的创作素材,重点挖掘这些大师所折射出的艰苦奋斗、为国治学、严于修身等方面教育内涵,引导师生走入大师的精神世界。 事实上,上海几乎每一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师级人物,这些前辈在学校师生心目中地位崇高。但大多数刚入学的新生对“大师”的形象只有耳闻没有目染。很多大师的故事,因为传颂度不高、文字表达能力有限等原因,并不能直达学生心中。 把大师的故事,尤其是大师年轻时的故事,编排成学生爱看、看得懂、看得进的好戏剧,成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本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总有局限。如果随便创作一部简单粗糙的戏剧,其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为此,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整合全市高校的力量,采取“1+N”的大师剧创作模式。“1”指全国享有盛誉的上海戏剧学院,上戏派出专业力量前往各相关高校创写剧本、编排话剧,对于个别表演力量薄弱的高校,则由上戏提供专业演员;“N”是指各高校培育相对专业的戏剧力量,培养戏剧爱好者(学生社团),提升艺术鉴赏和实践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大师剧《钱学森》剧照 上海交通大学 供图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它的前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医学院校。在戏剧编排方面,它显然不具备任何专业水平。以王振义为原型的大师剧《清贫的牡丹》就是上海首部采用“1+N”模式孵化打造的大师剧。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剧作家姚扣根担任编剧,著名话剧导演雷国华担任导演,上海话剧中心著名演员张震、余亚等出演;上海交大医学院培训打造了学生话剧社兰陵剧社,试排学生版的《清贫的牡丹》。2013年,学生版《清贫的牡丹》作为交大医学院的开学大戏首次亮相,现在这部剧已纳入交大医学院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成为新生入学的一项重要启蒙教育。 上海交大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谭天华在看完《清贫的牡丹》后说:“曾经一度怀疑究竟该不该学医,然而,当我看到仍有那么多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的前辈,我惟愿此生,以此身致此至圣之事业!” 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材料学科见长的学校,它的大师剧也需要上戏提供专业支撑。比如,东华大学《钱宝钧》通过一位年轻编剧和主人公穿越时空的采访对话开场,让主人公在非写实的形式中回忆、畅想,广受好评。该剧编剧为上戏研究生王濮,导演由上戏的高鸽担任,上戏创作中心主任陆军担任剧本指导,为其提供改编、改进建议。 该校材料学院2016级学生雷鸽说,《钱宝钧》这部“大师剧”让她对学校历史有了全面而生动的了解,“钱老在抗战爆发家国难归、动荡年代科研遇阻等一次次困难和打击面前,始终保持乐观精神,他坚定的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高扬的勇气,带给我极大的鼓舞。” 此外,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大、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多所理科、工科、金融、医学类高校的大师剧,均由上戏派编剧、导演甚至演员等参与创作。 据悉,2017年和2018年两年,上海教育系统还将重点扶持6部大师剧作品。其中,2017年重点扶持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剧,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大师《蔡龙云》剧,上海师范大学前校长《廖世承》剧等3部作品;2018年重点扶持上海外国语大学首任校长《姜椿芳》剧,华东政法大学前校长、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雷经天》剧,上海海洋大学前校长《朱元鼎》剧等3部“大师剧”作品。同时,还将支持一批“大师剧”剧本的孵化工作。 近年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在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积极探索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有效形式,其中“大师”系列校园剧已成为标志性成果。 |